0

專業人士

0

跨界專家

0

研討會來賓

0

個案研究

以參與式社會創新方法進行的過渡性社會房屋研究

過渡性社會房屋,突破公私營房屋二元分割的傳統模式,為舒緩社會龐大的住屋需求難提出新方向。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就此重點於2018年10月舉辦第一季「十萬分一」社創研討會,以「過渡性社會房屋」為題,討論社會如何能善用閒置空間,加快推動過渡性社會房屋的供應,並藉此加強房屋於應對貧窮問題的賦權角色。

JCDISI 透過提供一個參與式的社會創新平台,讓來自不同領域和界別的熱心公眾分享專業知識,促進持分者的跨界別合作,產生創新而務實的解決方案,更有效供應過渡性社會房屋。

在共創階段期間,JCDISI選擇以「個別住宅單位」和五個選址作為討論案例,讓86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參加者,就這些在社會經濟及環境上有不同的限制和潛力的選址集思廣益,逐步構思出7個概念性創新方案。

過渡性社會房屋的提供有機會促進社會共融,建立歸屬感,加強社區關係,自豪感和社區意識。「十萬分一」共創工作坊衍生出來的所有創新方案,都採用及揉合了歷史文化保育,地方營造元素和加強社區設計概念,並進一步推進至理大賽馬會社創「騷‧In‧廬」的社創行動項目。

「十萬分一」社創研討會第一季「過渡性社會房屋」總結報告: https://www.polyu.edu.hk/disi/images/pdf/S1-Summary-Report.pdf

「十萬分一」共創工作坊

三個試驗方案 :

馬灣舊村 、 赤柱前聖公會小學和位於欽州街及通州街交界用地

2018年底,JCDISI 揀選馬灣舊村、赤柱前聖公會小學和位於欽州街及通州街交界用地進入行動項目階段研究,並在完全符合香港的現行規劃和建築規範下,嘗試將其發展成在技術、營運、實用性及可行性各方面都考慮周詳的創新方案,以擴展研討會的社會影響。

為了推動參與式社會創新設計,將共創過程的知識向公眾分享,JCDISI 聯同三間著名建築設計及工程顧問公司,Ronald Lu & Partners, C-Lab (LWK&P) 及WSP 發展社創行動項目,希望將詳細設計方案連同技術資訊免費公開作教育和非牟利用途,讓有意實踐過渡性社會房屋的機構可以進一步推行,並就選址申請所需營運基金。

行動項目持份者及公衆咨詢會
模型
01 馬灣

本方案倡議另一個活化馬灣舊村的方向供公眾參考。建基於城市規劃委員會核淮總綱藍圖內的商業、旅遊、娛樂和康樂等元素,這個綜合的規劃和設計方案建議容納社區發展元素,通過加入文化歷史步行徑、藝術村、下鋪上居式樓宇、餐飲及商業街、 青年及長者住宿、社區設施及過渡性社會房屋等設計元素重塑舊村生活模式,使馬灣舊村活化為多元化及充滿活力的社區,為馬灣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支援。這些社區發展元素包括了約172過渡性社會房屋單位。

02 赤柱

赤柱前聖公會小學位於赤柱佳美道5號。這個過渡性社會房屋方案,除了重新改裝原有校舍作居住用途外,還在操場上興建一座三層高的組合屋,總共能提供54個居住單位。原校舍的地下一層和相連的前園,可用作社區共享空間,以加強與住户與赤柱社區的連繫。

03 深水埗

深水埗選址位於欽州西街及通州街交界,用地的面積約5,000平方米。 透過4座組合屋,這個過渡性社會房屋方案最多能提供372個居住單位。它的設計和佈局提供充足的共享空間,不單能讓它的住户享用,還可成為服務更廣泛區域的「社區大道」。